灌区信息化与自动化综合管理平台是为灌区现代化管理专门设计的智慧管理平台,结合了当前先进的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云服务技术、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和移动应用技术等,涵盖灌区泵站自动化控制、闸门自动化控制、远程计量以及末端的节水灌溉业务,通过灌区管理“一张图”及手机APP,实现从渠首到末端的业务全覆盖。 通过传感器(水位计、流量计、PLC控制柜、闸位计、水质传感器、智能墒情监测站、智能气象站等)进行信息采集,利用局域网、GPRS、4G、ZigBee、LoRa、有线通信网等进行监测点和灌区控制中心之间的信息传输,实现灌区内水雨情信息、水质信息、墒情、闸位、气象信息的实时监测,并利用机电设施自动控制泵站、闸门、测流车等,实现灌区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
随着水短缺问题的加剧,供水工程缺乏必要的计量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现行农业水价标准低、实收率低,水费难以维持灌排工程正常运行,灌溉高峰期“争水抢水”现象突出。过去的水费仅收取动力费,主要以“电费”的形式收取,加上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不健全,收费价格差异波动较大,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明显。另一方面,农民承受能力低,农业水价改革难度大。加大农业节水投资力度是今后国家水资源政策的必然选择。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改革可加快灌区末级渠系改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减轻农民水费支出。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全国部分省份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在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促进工程良性运行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水利部协调财政部加大支持力度,在全国27个省55个县深入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目标就是在保证农民基本用水需求的同时,建立多用水多花钱,少用水少花钱,不用水得补贴的机制。既不在总体上增加农民负担,又促进节约用水。本项目启动后,节水示范区管理单位将积极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科学核定农业供水成本,推动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护费财政补助政策,从成本扣除财政补助部分确定最终水价,并推进定额内用水实行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通过明确农业水权,推行用水定额管理,逐级分配到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用水户,从而实现农业用水总量“封顶”目标,变“大锅水”为“商品水”。同时,配套完善农业供水计量设施体系。 1个骨干信息网,通过自建专网,形成覆盖刘集管理段、柴集管理段所辖主渠道沿线的高速宽带网络;5类信息采集系统,通过水位、视频、图像、闸控、流量等信息的采集,辅之以量水建筑物,实现水位流量等信息的实时监控,为切实算好水帐、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基础;5类数据库,通过灌区基础数据库、工程三维仿真模型库、空间地理数据库、灌区工程监测数据库、灌区供用水管理数据库等数据库建设,实现数据高效共享;1个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平台,基于GIS技术完成各信息化系统的整合,开发WEB端信息管理系统及手机移动APP,初步建成统一的漳河三干渠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核心示范区信息化管理平台。 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漳河三干渠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区信息高效快速传输、共享,分渠、支渠及重要闸站可测、可视、关键部位可控,并基于GIS实现对整个灌区用水的动态管理,为示范区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提供调度运行决策支持,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用水体系提供信息、计量及管理支持。 2.2.1.1雨情自动监测
三干渠三分干示范区渠系众多,范围广,降雨量分布不均匀,自动雨情监测十分重要。本次建设自动雨量监测站点3处:仓库协会、陈池协会、洪庙协会。 2.2.1.2视频监视在三分干沿线主要节制闸、支渠口及关键控制点建设高清视频监控站点共计37个。重点位置加设夜晚补光装置,为渠道管理人员提供动态具象化的渠道实时状况信息,对渠道安全防范提供保障,可大大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为渠道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2.2.1.3传输网络建设根据项目建设需要,按照主干线路布设光纤,辅以GPRS/GSM等专网、公网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建设,并尽可能利用公用信道传输。由于视频监控实时高清画面传输要求,以及关键节制闸和主要分水口闸门远程控制的需要,拟以刘集管理段分中心站为起点沿三分干渠道敷设光缆,所有视频监控点直接用光缆进闸房,然后通过主干光缆传回中心站。内容如下: (1)刘集管理段~ 三分干进水闸~ 柴集管理段; (2)刘集管理段~苏冢节制闸附近; (3)柴集节制闸~柴集管理段; (4)柴集管理段~二支干测流断面; (5)沿线光缆分支~节制闸~37个视频监控点。 由于部分视频监控点离节制闸房较远,需敷设室外防水专用电缆进入视频监控设备箱。 2.2.1.4闸门自动控制(市电+光纤)经过对三分干沿线、柴集管理段周边及洪庙、仓库支渠的实地踏勘,闸门主要包括三分干主干主要节制闸10处(有市电和电机),采取本地手动、本地自动、远程自动三种方式相结合的闸门控制方式,远程通过光缆传输来控制电机的运转。 2.2.1.5闸门自动控制(太阳能+GPRS)洪庙、仓库支渠沿线29处节制闸(太阳能供电),三分干主干沿线及洪庙支渠、仓库支渠沿线直灌口和斗口共185处采取本地手动、本地自动、远程自动三种方式相结合的闸门控制方式,通过GPRS传输控制信号,采用太阳能+蓄电池控制直流电机运转。
|